•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兩江時評

    兩江時評

    【支點賦能 宜都都宜72】理在宜都,如風如月還如雨
    發布日期:2025-07-08 來源:荊楚網 編輯:宜都融媒體

    7月3日,宜都市106名百姓宣講員以文藝類、語言類等多元形式登上宣講擂臺,將“弘揚三大精神 匯聚奮進力量”的主題融入基層實踐的故事長卷。從弘揚孝道正風到老舊小區“破繭成蝶”,從“宜都愛才”的育才故事到文明創建的暖心畫卷,18支隊伍以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原創作品,讓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觀可感的場景。在這背后,深挖巴楚文化精神內涵、激活傳統藝術現代生命力的創新實踐,正是宜都新時代文明宣講直抵人心的核心密碼。

    在宜昌這片巴楚文化交匯之地,崇虎尚武的巴文化與浪漫神秘的楚文化,早已在歷史長河中交融共生?!耙藢W都講”的智慧,正在于將這一獨特文化基因轉化為理論宣講的感染力。當宜都“宜都楠管”非遺傳承人彭世榮用方言唱響《宜學都講》,從項目背景唱到陣地建設,從特色亮點唱到項目成效,這門古老曲藝煥發出傳播時代新聲的活力??梢?,激活地域文化基因,是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密碼。

    傳統藝術形式成為理論宣講的“擴音器”??彀濉段宕搴翔悼楀\繡》以明快節奏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樂章;相聲《宜都贊》詼諧風趣,刻畫出支點建設的“宜都實踐”;舞臺情景劇《五朵金花孝敬婆老媽》則將新時代孝道故事深情演繹于光影之間。這些作品并非簡單“舊瓶裝新酒”,而是讓巴楚文化的審美意象與現代精神深度共鳴,實現了傳統形式與時代內容的完美融合,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與創新活力的生動彰顯。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觀照現實。在宜都“宜學都講”的宣講舞臺上,注重“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基層治理的難點、社會關切的痛點,被敏銳捕捉并作為切入點轉化為鮮活的創作題材。市檢察院的原創小品《猛藥傳奇》現形記,以“在線說法+做客訪談”的小品展現形式揭露針對老年人的詐騙套路,在笑聲中播撒法治種子;市農業農村局宣講員通過講述農業工作者的奮斗故事,將鄉村振興的答卷真正“寫”在沃土之上。這些實踐深刻表明,理論宣講只有緊扣時代脈搏、回應人民呼聲,才能獲得最廣泛的情感認同與實踐動力。

    宣講內容從群眾中來,終須回到群眾中去檢驗。老舊社區治理的故事被搬上舞臺后,臺上那句“管不管,是態度問題”的鏗鏘回應,是萬千居民親身經歷的樓道改造、電梯加裝、環境提升的真實寫照。4500余場宣講覆蓋30萬人次,這些來自一線的“微劇情”通過送戲下鄉、線上微視頻等方式持續擴散,推動理論宣講與文明實踐形成雙向滋養的良性循環。這也正是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讓群眾成為宣講的主角與受益者,理論才能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奮進力量。

    宜都“宜學都講”宣講品牌的可持續性,源于一套科學體系。該市構建“兩團多隊”宣講矩陣——以市委宣講團、青年宣講團為引領,多樣化宣講隊廣泛參與,更培育出1.2萬名百姓宣講員、400余名金種子人才?!霸粕喜栲l”“兩江石榴紅”等25個子品牌遍地開花,形成“1+11+N”的全域覆蓋網絡,健全的宣講機制與人才梯隊,確保了宣講活動常態長效、活力永續,為理論武裝的基層實踐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彭世榮的楠管聲回蕩劇場,到檢察官演繹的反詐小品走進社區;從1.2萬名宣講員行走城鄉,到4500余場宣講浸潤30萬群眾心靈,宜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探索證明,唯有將政策理論從文件上的術語轉化為帶著泥土氣息的鄉音俚語,才能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活”在群眾心坎上。這片曾孕育巴楚傳奇的土地,正以文化創新為湖北“支點建設”夯筑起精神地基。(宜都市“兩江潮”網評團隊、宜都市王家畈鎮 孫賈夢)

    (稿源:荊楚網)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