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余野)近年來,為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市社會救助保障中心在運用社會救助政策上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優化社會救助申辦流程,推行“告知承諾制”改革。申請人只需提供“一證兩書”即可申請低保救助,實現救助申請高效辦理。實行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將低保特困等認定事項的審核確認權限委托下放至鄉鎮(街道),縮減審核確認層級,真正做到“放管服”。
全面推行低保救助“居住地申享”。新申請對象在居住所在地即可申請低保救助,并按居住所在地確認救助的城鄉類別、救助標準進行救助資金的發放。
嚴格落實按標施保、“單人施?!?、低保邊緣家庭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的認定。公平、公正、公開實施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著力打造陽光救助。加強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困難對象摸排,對“三類對象”(即脫貧不穩定戶、易致貧邊緣戶、突發嚴重困難戶)1500余人進行全面排查,將符合條件的700余人納入低保兜底保障,其余人員實行重點關注、動態管理,對家庭經濟收入超標的予以取消處理,將救助資金送到有真實困難需求的群眾手中。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共認定城鄉低保邊緣家庭保障對象793戶2229人,認定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保障對象145戶148人。
運用“先行救助”方式,及時緩解群眾困難。充分發揮“救急難”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2023年全年共實施臨時救助873戶1063人348萬元。
市民政局將進一步改革創新,打造鄉鎮綜合救助窗口試點,持續亮化“宜救助,都美好”的救助品牌,為更多的困難群眾送去黨的關懷和溫暖。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