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記賬公司為收取服務費,通過注冊個體工商戶,偽造交易合同的方式,為受票企業大量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擾亂發票管理制度,造成國家稅款大量流失。針對各受票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檢察機關適時啟動涉案企業合規整改,幫助企業堵住財務管理漏洞,糾正錯誤價值導向,助力企業穩健成長。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薛峰)近日,宜都市人民檢察院起訴的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發票案順利宣判。同時,受票企業經有效合規整改,重獲新生。
2021年以來,甲公司對外宣稱可提供代為個體工商戶注冊服務。乙公司知曉后便與甲公司達成合作,由乙公司對外聯系受票企業,然后轉包給甲公司具體實施,甲公司按每家個體工商戶收取1200元至1800元。期間,甲公司也獨自對外聯系受票企業開展該項業務。與甲公司達成合作后,乙公司與各受票企業約定,乙公司為受票企業注冊并利用個體工商戶開具發票,每注冊一家個體工商戶收費15000元,受票企業自行承擔稅款。
截至2022年7月案發,甲公司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票面金額1600萬元,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款60萬元;乙公司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票面金額1200萬元,介紹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款金額20萬元。
在審查起訴過程中,12家涉案企業自愿向宜都市人民檢察院遞交了合規整改申請書。承辦檢察官了解到,因企業負責人受到刑事追訴,相關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經營危機。為把好企業合規案件的準入門檻,保障各受票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宜都市人民檢察院審慎研究,在經上級機關審核批準后,分別于2022年11月、2023年3月對其中11家受票企業啟動涉案企業合規程序。
合規整改前,承辦檢察官深入了解受票企業相關情況,并和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共同審查評估部分受票企業提交的合規計劃,聚焦財務管理、審計監管等問題癥結,明確組織架構、人事管理制度、財務審批制度、稅務申報制度等4個方面的重點整改方向,確保合規計劃“真對癥”。合規整改期間,承辦檢察官通過實地走訪、與企業負責人座談、查閱整改文件等方式,時時掌握受票企業的整改情況,并與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積極溝通聯絡,向其反饋部分受票企業整改中的問題,確保合規整改“真有效”。
在合規考察期滿后,宜都市人民檢察院還邀請多方人員參與公開聽證,一方面,邀請行政監管部門相關人員參與,從行業監管和法律適用角度進行案件評議,保證聽證意見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求受票企業代表及第三方組織成員參會,分別介紹涉案企業合規整改落實情況和考察評估情況,確保聽證員全面了解案件情況,保證對合規考察過程及結果的“真監督”。
經有效合規整改,各受票企業當前經營狀況較好。其中,武漢某建設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更是達到4.68億元,納稅達3089萬元,新增農民工就業崗位600余個,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本案的成功辦理,一方面有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2家代理記賬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予以了嚴肅處理,幫助國家挽回稅收損失186萬元,有力維護了國家稅收監管秩序;另一方面,涉案企業合規檢察改革是檢察履職助力企業穩健成長的生動實踐,既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又讓11家受票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實實在在地助力了地方營商環境優化。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