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宜都市城管執法局踐行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聚焦“破冰提能”這一關鍵,切實把“學思想”作為首位任務貫穿始終,堅持教育管理兩手抓、雙促進,探索共同締造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黨建+”推動“四下基層”,引導干部職工持續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積極打造“一線三訪三監督,城管為民辦實事”的“1+3+3+N”城市管理聯動服務平臺。
“活”字強能—— “黨建+網格”激活城市管理新效能
依托“一線”(城管服務熱線)、“三訪”(一線走訪、片區隨訪、黨組突訪)、“三監督”(群眾監督、執法專班監督、督查小組監督),建立群眾“點單”、平臺(掌上城管、陽光信訪等)“派單”、城管干部職工“接單”的“1+3+3+N”城市管理聯動服務平臺,以共治推動共管,由單線管轉變為多面治。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在本職崗位上的模范帶頭作用,評選表彰“月度標兵”20人、“季度先鋒”3人,推薦宜昌市城管委表彰“月度標兵”10人、“季度先鋒”2人,積極營造 “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工作氛圍。主動與聯系社區召開“五方聯動”會議,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深入踐行“五共”理念,將“共同締造”理念貫穿于“城市客廳”示范區建設、“飛線整治”“凈面美楣”“環衛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全過程,讓人民群眾從生活點滴中了解城管工作,支持城市管理。
重點攻堅解難題。對標住建部《城市市容市貌干凈整潔有序安全標準(試行)》相關規范,針對宜都城區部分路段店招門楣老舊銹蝕、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凈面美楣”行動期間,運行“問題收集、會議研究、會商解決、建賬交辦、跟蹤督辦、辦結銷號”六閉環機制,完成門店招牌線上備案98件、現場踏勘180余次,走訪沿街單位和商戶6700余戶、收集意見建議90余條。累計開展“廢、舊、危、高”戶外廣告集中拆除行動20次,累計拆除遺留樓頂廣告字16處、大型立面廣告牌25塊、破損銹蝕店招65塊,清除布幅條幅廣告285處、清理墻面和櫥窗亂貼亂畫1100余處。
長效機制抓監管。實行部門協同聯動抓禁違,構建市、鄉鎮(街道、礦區)、村(社區)、物業小區(灣組)四級巡查防控體系,實現新增違建“動態清零”、存量違建去庫存。全年辦理宜昌市禁違辦交辦違建217處、涉違建群眾訴求件11件,按時辦結率、銷號率100%,累計拆除違建374處、面積28414.2平方米。2023年,宜都市連續4個季度“防違控違”專項評估成績位列宜昌市縣市排名第一,并在宜昌市城市管理半年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實”字攻堅——“整治+創新”務實城市管理新舉措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點上入手、線上發力、面上拓展,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優化市容監察“四招法”。采取“區域巡查、定點值守、分班把口、突擊督查”市容監察方式,對城區23條主次干道全面摸排,拆除各類破損標識標牌44處,清理主次干道兩側私接踏步30余處,監督整改出店經營18210余起、流動攤點10900個、亂堆亂放680余處、廣告條幅230余條,勸導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1700余人次,勸離校園周邊占道經營、占道促銷、車載廣播流動宣傳等行為310余起,勸導車輛違停行為100余臺次,城區市容秩序進一步規范。
強化渣土運輸管理“四流程”。建立“巡查、監管、聯動、處罰”渣土運輸“四位一體”全流程監管體系,組建執法專班,對建筑垃圾消納場和渣土運輸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排查,聯合屬地社區(村)開展偷倒建筑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對城區潛在的監控盲點、征遷區域、閑置地、城鄉接合部等點位開展不間斷巡查,嚴厲打擊偷倒建筑垃圾違法行為。累計辦理普通程序案件8件、簡易程序30件,罰款31493元,辦理占道審批96起,責令整改30起。
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監督。實行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城管+環保+街道(鎮)+多個社會組織的“4+N”一體化垃圾分類工作回評模式,制定社區(村)及物業企業“統籌+配合+個性”的垃圾分類工作責任清單,搭建垃圾分類法治宣傳、常識科普、質效評估、收運監督等群眾參評平臺,按照“分類收、分類運、分類處”原則,從嚴抓好垃圾收運監督工作,印發垃圾分類收運通報12期,扣款11400元,進一步壓實收運單位日常管理責任。
“深”字提質——“巡查+聯管”深化城市管理新動能
城市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宜都市城管執法局針對各城區各區域不同情況,區分老舊小區、城中村、商業綜合體和新建小區等不同屬性制定“一區域一方案”城市管理辦法。
織密組織機制。建立“黨支部書記+片區巡管負責人+路段城管隊員”三級管理網絡,將支部延伸到示范區域內城市管理網格,進一步突出支部黨員對一線巡查監管模范帶頭作用。構建宣傳政策在一線、調查研究在一線、群眾來訪在一線、現場辦公在一線的“四在一線”工作模式,及時協調解決市民關注的各類城市治理問題。充分運用“掌上城管”平臺,完成宜昌市城管委交辦件867件,市容秩序13583件,環境衛生3756件,市政設施1588件,園林綠化124件。
建設共治體系。以名都“城市客廳”為城市治理范例,結合“門前四包”(包衛生、包綠化、包設施、包秩序)商鋪自治,將生活垃圾分類、文明養犬、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涵蓋至“門前四包”責任范疇,逐戶簽訂《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告知書》,壓實商鋪自管責任。機制運行以來,累計簽訂《臨街商鋪生活垃圾定時收運告知書》200余份,開展“商鋪代表+住建+城管”“馬路辦公”37次,入戶宣傳299戶1545次,收集意見建議205條,解決問題67個,城市管理品質明顯提升。
做優暖心服務。推行柔性執法、非接觸性執法方式,采取“片區轉、轉中查、動中看、步巡治”巡邏方式,運用“機動+固定”和“70%服務+20%管理+10%執法”相結合工作方法,調整城區城管執法隊伍結構,明確執法人員巡邏路線、時間和頻次,及時化解城管執法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做到“事在現場辦,難在現場解”。全年累計辦結群眾來信來訪網訪等各類訴求件225件,辦結率100%,市民對城市管理工作滿意度持續提升。
下一步,宜都市城管執法局將持續深化共同締造理念,創新舉措、創優模式、創建典型,不斷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實現“宜居宜業、干凈整潔、安全有序、群眾滿意”城市環境夯實基礎。(通訊員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