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曹雪琳 周磊)“所謂美食,就是要色、香、味俱全,如何有效處理食材是烹飪美食的關鍵……”近期,一場為期7天、實用性極強的廚藝技能培訓在姚家店鎮紅湖社區職工之家舉行,“新市民”們坐在社區嶄新、敞亮的會議室里共同感受一場美食技能制作的盛宴。
“真的非常感謝社區工會經常給我們開展這種技能培訓,沒想到,我這樣的老農民有一天也能通過學習找到合適的工作!”失地農民辛春玲笑著說道。
姚家店鎮紅湖社區,原名紅湖大隊,后更名為劉家嘴村。2022年實行“村改居”后成立紅湖社區,有常住人口1萬余人,其中黨員102人、工會會員318人、失地農民2315人?!按甯木印焙?,紅湖社區承擔著服務者與建設者的雙重角色,面臨著“一改三轉”——身份轉變、就業方式轉變、服務方式及內容轉變的難題。
市總工會深入基層一線摸實情、破難題、謀發展,助力紅湖社區在管理與服務層面搭建新的平臺、凝聚新的力量、注入新的活力,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不斷鞏固“縣級工會加強年”工作成果,及時將紅湖社區納入全市黨建引領“小三級”工會組織建設示范點,以“建會建家·共同締造”行動為指引,以“合力建家、齊心管家、服務為家”為宗旨,以服務失地農民工、留守老人及兒童群體為工作落腳點,建強工會“家”,溫暖農民心,更好地解決職工群眾現實困難和問題。
政治引領聚心,助力適應新身份。失地農民占社區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面對失地農民新群體,紅湖社區工會以黨建為引領,秉承“講鄉音、說鄉情、靠鄉親”的服務理念,成立“失地不失愛”——失地農民再就業互助社團,摸清社區勞動力資源分布和就業狀況。通過開展鄉情懇談會、職工協商議事會、群眾屋場會,疏導失地農民心理,及時了解新增勞動力的求職意向等情況,掌握勞動者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技能問題。開展“紅湖新居行,故土游”活動,組織村(居)民參觀社區新建設,講發展、繪藍圖、聚民心,提高失地農民工發展信心,增強榮譽感、提升幸福感。同時,社區工會在“工會驛站”設立失地農民再就業信息服務窗口,建立失地農民登記臺賬,為他們外出就業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信息服務。開設專欄宣傳失地農民再就業相關政策,鎖定物業公司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為失地農民捕捉用工信息并及時通知發布,協調開展“家門口”的招聘會,以組織引領、思想提升幫助失地農民更好適應身份轉變。
聚焦成長強心,助力掌握新技能。紅湖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工會組織資源優勢,以社區工會為陣地,周期性組織在職職工開展崗位交流,獲取當前就業信息和崗位用工特點,鼓勵在職職工向高、精、專就業崗位技能學習、發展,打破傳統的“藝多不養家”固化思維,逐步轉變為“藝多不壓身”,豐富個人從業履歷、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個人價值的不斷提升。同時,加大政策引導,搭好失地農民培訓的梯子。不斷優化培訓資源,探索“農民、企業點菜+工會掌勺”的培訓模式,以失地農民意愿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缺什么、需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通過烹飪技能、家政保潔、抖音直播、農村電商等培訓,培育了一批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在帶動村民就業的同時也帶動社區發展。以致富帶頭人培育為重點,每年組織開展鄉情懇談會、人才交流座談會等活動,為外出務工人員、企業家、創業青年人才等群體提供交流互助平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發展活力。
優化服務貼心,助力共享新生活。為給職工群眾開啟暢享美好生活新場景,紅湖社區工會先后建成職工書屋、24小時工會驛站、健康之家、幸福食堂、職工維權工作室等工會陣地,為職工提供子女托管、科普宣講、日常就餐、休閑娛樂等全方位服務,實現了職工需求在工會滿足、職工活動在工會開展、職工權益在工會維護。發揮陣地輻射作用,以“精準、精細、精心”為服務宗旨,以關愛幫扶服務為重點,圍繞“愛心+救助”“解困+穩壓”服務目標,開展農民工反詐知識宣講、普法維權、走訪慰問,青少年及留守兒童“金秋助學”、心理健康講座、愛心托管,退休職工及留守老人“銀發課堂”、免費體檢等各類特色活動10余場。社區工會在開啟服務暖心模式的同時,積極引導轄區居民向善向美,培育社區典范、表彰模范代表,每年表彰文明家庭、社區勞模、崗位之星等類別先進20余人,深入挖掘農民工群體中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讓更多優秀農民工代表走上臺前、獲得榮譽,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通過服務內涵的提升,重新凝心聚力,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截至目前,紅湖社區已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近10場,發布招聘信息50余條,提供就業崗位近百個,幫助146名失地農民完成再就業(創業);為10余名職工提供法律咨詢、援助服務,發放普法宣傳資料2000余份,幫助職工成功維權,追回欠薪;開辦愛心托管班2期,為87名職工群眾減輕育兒壓力;走訪慰問困難職工7人,為2名職工子女申請助學金6815元……一樁樁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暖心事,切實解決了職工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著力提升職工生活品質,真正實現了讓服務“送到”職工身邊、讓工會“駐進”職工心里。
接下來,市總工會將繼續通過“建會建家?共同締造”行動,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抓好“小三級”工會建設,以示范點創建為契機,不斷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探索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激發職工建功立業“新動能”,讓工會“娘家”發揮最大效力。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