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廖雙 李玲)近日,宜都市松木坪鎮茶元寺村堰塘灌溉用水戶水權交易在宜昌市水權交易大廳完成,這標志著宜都市小微水體從“有人管”“管得好”邁上“管得妙”的新階段。
“
明確所有權實現有人管
2003年,宜都市開展了堰塘受益戶產權制度改革,堰塘由受益戶參與管理維護,明確了基本的“所有權”,堰塘變得“有人管”。2014年,宜都市被列為全國唯一一個關于堰塘水權改革試點縣市,全市8597口堰塘進行了水權確權登記,并發放了水資源使用權證和灌溉用水權證,全市堰塘包括所有小微水體從此有了真正的“產權”了,管護責任進一步明晰。
“
激活管理權實現管得好
小微水體推行河湖長制管理以來,“一長兩員”“堰長”等管理者集體參與日常管護,責任人名單、電話、履職內容全部上墻,對社會公布,“管理權”到人、到堰,并且因地制宜在各鄉鎮、村開展管護機制改革創新。
有的鄉鎮由村集體收回使用權,將堰塘承包給農戶,由承租人進行整治管理,有效避免因受益戶眾多而在后期管護工作中出現互相觀望、推諉的現象。有的鄉鎮實行小微水體第三方托管,專業化隊伍管理更加規范、合同量化考核更加有力、保潔效果更加明顯。有的鄉鎮通過每年評比最美堰塘,設立“環保銀行”“鄉風文明生態超市”,采用積分獎勵、物品兌換的方式發動群眾參與管護。
“
引入交易權實現管得妙
委托第三方技術機構為宜都市開展用水權交易改革提供技術支撐。率先在茶元寺村開展試點,由村集體對灌溉用水權統一進行回購,然后在確保堰塘基本生態用水的前提下,對回購的堰塘水權重新進行交易。這一舉盤活了堰塘水資源,規范了買賣雙方的用水權益,有效緩解了區域用水矛盾,同時,改善了堰塘的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接下來,宜都市將在農村堰塘用水權交易基礎上,深入探索小微水體治理管護新路徑,盤活“一塘水”,打造“一灣景”,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