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部門動態

    “基礎+服務+責任” 搭建多載體社會心理服務平臺
    發布日期:2023-11-21 來源:市衛健局 編輯:宜都融媒體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伍岳)為提高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積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宜都市以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逐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三級社會心理服務網絡。

    落實“基礎網”,隊伍專業化。市衛健局、市平安辦聯合印發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啟動村(社區)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引導130個村(社區)將社會心理服務室從“基礎版”升級為“高級版”。各村(社區)積極響應,共有42個村(社區)參與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經專業團隊指導,其中40個村(社區)心理服務室達到規范化建設水平。

    一是加強硬件建設。村(社區)依托鄉鎮、村(社區)綜治中心,按照“五個一”的統一標準建設完善標準化社會心理服務室,確保能與市精神衛生中心、鎮心理咨詢室多方聯動。各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后,擁有滿足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功能完備的實體工作室,配置有心理遠程診療系統,可開展線上遠程心理咨詢和疏導服務。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采取政府購買社會機構服務、設立心理咨詢崗等形式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建設。聘請6名專業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邀請專家開展基層干部社會心理服務能力培訓,吸納150名鎮村兩級治保調解干部充入社會心理服務隊伍。

    織密“服務網”,活動多元化。各社會心理服務室面向居民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在理念上改變了“等人上門”的傳統心理咨詢,直面居民的社會心理障礙、社會心理困惑、社會心理失衡等實際問題。

    一是搭建溝通渠道。結合網格員日常發現的情況,健全心理咨詢、疏導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疏導活動。在“宜都一家親”APP中加入“心靈之窗”心理服務板塊,多名資深心理咨詢師入駐平臺,搭建心理服務線上平臺,為村居民日常心理咨詢提供便利。利用居民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工作開展心理健康篩查,促進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提升公眾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開展排查評估。結合春秋季重精排查專項行動等工作建立日常排查評估機制,全方位開展心理篩查,對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特殊人群動態掌握信息,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定期進行風險評估。今年以來,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疾控中心在各社會心理咨詢室的積極配合下,完成了82名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復核診斷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市疾控中心聯合心理服務室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通過線上線下途徑,廣泛宣傳心理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心理行為問題,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心理氛圍。通過各種活動的舉辦和服務的開展,不斷提高我市群眾心理健康知曉率。

    強化“責任網”,機制全程化。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夯實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責任網”,切實打造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責任共擔、資源共享的推進格局。

    一是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各村(社區)通過社會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提高了對心理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壓實了“五包一”管控責任。各社會心理服務室協同精防醫生、鄉村醫生積極做好信息交換,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網絡,利用心理援助熱線、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銜接遞進、密切合作的工作模式,對突發事件中行為失常的人員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減少了肇事肇禍風險。

    二是提升重點人群管理效率。各社區心理服務室均與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將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發現的疑似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及時轉送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確診治療。社區心理服務室規范化建設提升了全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能力,也提高了全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質量,宜都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工作綜合評分從2022年底宜昌市第七名提升到2023年度宜昌市第一名,在全省名次靠前。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