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楊羅懷露)“幸好恢復了A級納稅人身份,我們才能成功簽訂訂單合同,多虧了你們,解了我們公司的燃眉之急!”7月31日,在經歷“小插曲”后,高先生緊緊握住宜都市稅務局工作人員的手,由衷感慨道,“A級納稅信用對于我們企業而言,是一個‘金名片’,也是我們在市場競爭中奪得優勢的一塊‘金字招牌’,重要性不言而喻?!?/span>
高先生是宜都市興業工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不久前,該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對方要求其提供納稅信用等級A級以上的相關資料,這才發現公司上年的納稅信用等級為B級。
可公司的納稅信用一直都是A級,何時降為B級了呢?感到困惑的高先生,撥通了主管稅務機關的電話請求幫助。
得知這一情況后,宜都市稅務局枝城稅務分局迅速安排法治專員查找扣分原因。經過實地核查、系統查詢等,法治專員發現該公司是因為2023年新建溶解乙炔項目,進項發票增多使得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產生了留抵稅額,導致該公司2023年2-5月增值稅為0申報,而被降為了納稅信用等級B級。
核查后,法治專員認為該公司符合復評條件,立即聯系該公司提交復核申請。最終,留抵退稅順利申請,納稅信用等級成功通過A級復評認定,該公司的訂單合同也如約簽訂。
今年以來,宜都市稅務局積極探索,實施“法治專員解民憂”先行先試項目,在總結近三年來精確執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有效整合法治人才和業務骨干力量,從具備稅務師、注冊會計師、取得法律職業資格之一的專業人員中選拔36名稅務法治專員,根據統籌一個方案、細化“四員”職能、集成N項創新的工作思路,構建“1+4+N”的“法治專員解民憂”制度體系,為廣大納稅人提供專業的服務、實施精準的管理、解決急難的問題,推進基層稅務機關的執法和服務工作更好融入基層治理,實現政治效應、法治效應、社會效應和民生效應的有機結合。
項目實施以來,宜都市稅務局已成立1個“解憂”中心、1個楓橋稅務大廳、5個楓橋稅務分局,通過分級分類管理,形成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后總結監督的閉環,解決納稅人、繳費人對稅收和社保費非稅的訴求,并不斷修正完善各項措施,搜集典型案例,匯編成冊,為更好地“解民憂”提供參考和思路,編制“教科書式”執法案例21個,推動自主辦理同類案件30余起。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