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何玉蓮)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記憶;地名,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市民政局立足工作實際,多措并舉、務實發力,從編撰圖錄典志、擦亮地名品牌、點亮身邊地名等方面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保護傳承宜都特色地名文化。
編撰圖錄典志,留住鄉愁記憶。近年來,我市編輯并出版了《宜都市地名志》《宜都地名叢談》《宜都市標準地名掛圖》等一系列地名文化叢書和資料,并指導各鄉鎮(街道)及村(社區)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資源,做好鎮志、村志、社區志的編纂工作。目前,《青林寺村志》《紅春社區志》《老屋棚村志》等陸續出版,一本本村志成為完整記錄鄉村歷史、記載鄉村發展歷程、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也搭起一座過去與現代之間的記憶“橋梁”。
擦亮地名品牌,提振鄉村產業。近年來,我市培育了宜都宜紅茶、清江野漁、宜都蜜柑、古水坪茶、全福河毛尖、鄭家垴土豬、橋河豆腐、架鍋山桃李等一系列“地名+農產品”品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不少產品暢銷國內外。在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市民政局借助地名元素打造特色品牌,豐富產品的文化內涵,實現農產品品牌與地名文化的交相輝映,從而引領本地農產品品牌效應的集聚與提升,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并以鄉村地名賦能產業發展,促使鄉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點亮身邊地名,解鎖鄉村魅力。市民政局大力宣傳推廣“鄉村著名行動”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小程序,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登錄小程序采集端,上傳居民點、種養殖基地、快遞物流點、景點、超市、商鋪、農家樂、民宿酒店等興趣點,并且就小程序使用方法開展專題培訓。截至目前,全市總采集量已經達到60余條,其中包括家庭農場、超市、合作社等,既方便了人民群眾出行導航,又有利于宣傳推介鄉村旅游資源和優質農特產品,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活力。
據悉,今后,市民政局還將會同地名史志專家對全市范圍內的優秀鄉村地名進行梳理,推動將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鄉村地名納入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范圍,編制宜都市鄉村地名保護名錄,并從制度上對地名的命名和使用加以規范,守望“看得見的鄉愁”。
(責編:向姝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