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袁桂)近年來,宜都市聚集養老服務,積極探索打造出 “2+2+4"養老服務模式,已形成了在發展定位上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轉變,在運營管理上向服務購買全覆蓋的轉變。
深化兩項突破,夯實基本養老服務根基。一是整合養老資源。對老、破、小公辦福利院進行撤并,人員按照身體自理能力進行跨區域分流,實施分層分類照護。截至目前,已將原有12家公辦福利院撤并至8家,同步完成軟硬件提檔升級。分流服務對象170余人,按區域調配工作人員近20人。二是拓寬服務對象。在優先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基礎上,床位向社會開放,延伸了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安寧療護等服務,實現了單一服務向綜合性服務轉型。目前,各公辦福利院中共集中供養特困人員574人,社會代養老人75人。
創新兩種模式,突破養老服務發展瓶頸。一是推動機構協同發展。將公辦福利院資產統一登記到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名下,按照“1+1+4+N”統一布局規劃,對具備區域性養老中心建設條件的,拓展日間照料、區域協調等功能,打破區域界限,將機構建設、規劃布局實行一盤棋推進,逐步向區域性養老中心轉型。對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單一的農村福利院進行撤并,資產予以保留或盤活。二是推動標本兼治戰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民政牽頭,聯合衛健、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職責,建立健全行業管理、制度標準等方面的綜合監管機制。目前,已形成財務、安全、行政、業務等4大方面內部監管控制制度等制度體系建設。同時,由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強化跟蹤監督,建立“駐點式”督導制度的落實。
做實四項保障,重塑養老服務兜底功能。一是醫養結合兩鏈貫通。每年定期組織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全“鄉鎮+縣級”醫療衛生兩級聯動醫療救治機制,其中公辦福利院以一家民辦醫療衛生機構為牽引,建立急癥、重癥直通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轉診治療。目前市社會福利院已形成入住前評估,入住后監測巡查,重癥安寧療護服務。健全了“小病不出樓,常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車”的分級診療機制,老年人醫療保障趨于成熟。二是照料護理整片聯動。發揮市場化輻射效應,通過服務購買將公辦福利院照料護理工作分區打包,交由專業機構統一運營管理,鼓勵該機構發揮連鎖布點效應,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普惠型養老服務,拓寬養老市場供給。三是大宗物資一體供需。按照“供需匹配、集約高效、監管有力”構建米、面、油、肉、蛋、奶、禽等大宗物資采購。目前已形成了“福利院下單--企業調配--小二跑腿”的服務流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物資申請——計劃——采購——驗收入庫——領取發放”全流程監督。四是精神慰藉多方融合。加強與社區、社會愛心人士、企業等進行有效鏈接,堅持“傳統節日+洋節”相結合,“日常趣味活動+四季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文藝表演、精神慰藉、義務幫扶、志愿服務等多種活動。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提升服務對象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今年以來,公辦福利院已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00余場次。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