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泉鎮荷葉溪村商超型郵工驛站
宜都融媒訊 近年來,宜都市總工會突出“建”“管”“用”全流程管理,整合部門、行業資源扎實推進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目前已依托快遞行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職能部門聯建工會驛站67家,重點解決戶外職工勞動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饑可熱飯、傷可用藥、閑可充電、急可如廁等基礎服務功能,切實發揮工會驛站服務作用。
精準選址“建”起來
堅持“統籌規劃、科學選址、優化布局、擴大覆蓋”的總體思路,按照全總“15分鐘服務圈”的工作要求,在轄區內主要街道、商貿中心、社區服務站、環衛工人休息室、沿街商戶集中場所,建設標準化“工會驛站”,并提供貼心服務。
高壩洲鎮天平山村支部微家型
以“小三級”工會建設為主要抓手,率先在陸城街道十里鋪村、枝城鎮全心畈村、姚家店鎮紅湖社區、高壩洲鎮探索“五共五強”新路徑,實現“建會建家”全覆蓋,真正讓“小三級”工會轉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將服務延伸,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里”。
五眼泉鎮響水洞村村委會型郵工驛站
高壩洲鎮大戰坡村電商型郵工驛站
枝城鎮全心畈村戶外驛站型郵工驛站
堅持“共建共享”理念,建設“五型”郵工驛站。借助鄉村郵政網點,充分發揮商超、支部微家、村委會、電商網點,戶外驛站等微陣地作用,與郵政攜手同行,共建共享,打造建設了一批商超型、支部微家型、村委會型、電商型,戶外驛站型“郵政快遞工會驛站共享體”,為周邊快遞員、環衛工人、外賣員、出租車司機、交通警察等戶外勞動者提供飲水、就餐、臨時休息等方面的服務,確保讓更多勞動者享受“驛站”優質服務,使“驛站”成為展示工會服務的窗口。
做好驛站升級及智能化驛站新建工作。宜都市總工會積極探索“黨委牽頭、工會幫建、企業聯建”的工作模式,瞄準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一線職工和來往市民等多群體切實需求,運用智能化技術手段,采用電子門禁的方式,改建和新建24小時工會驛站,全時段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全力打造智能化工會“紅領驛站”。
建章立制“管”起來
對照“宜都市工會驛站管理辦法”要求,宜都市總工會對已建67家工會驛站逐一摸排,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了多項整改措施。
制度管理
制發《工會驛站管理員制度》《文明公約》《三個精神》宣傳單頁,同時在驛站外部標明開放時間、服務內容、管理人員姓名、聯系電話等信息,擴大職工知曉率。
工會驛站地圖
按照“撤一補一”的原則,對不符合要求的驛站以新建方式進行替換,并及時在互聯網地圖更新信息,將服務功能不達標的三星快遞行業工會驛站調整星級。
堅持“誰建設誰負責”“共建共管”的原則,明確建設單位、所在村(社區)共同做好驛站日常管理工作。
工會驛站巡查
制定《宜都市總工會戶外勞動者工會驛站驗收標準及考核辦法》,每月以聯建單位自查和總工會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發現問題的驛站,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并結合考評辦法,對營運情況考核良好等次以上的驛站聯建點給予一定經費補助,進一步提升驛站服務質效。
創新服務“用”起來
聚焦戶外勞動者共性需求,在提供免費休息、飲水熱飯、如廁等基礎服務的同時,發揮工會優勢,提供更具針對性、實用性的特色服務。
工會驛站招聘會
驛站元宵節活動
結合“春風行動”,在全國最美工會驛站錦江社區驛站每年開展專場招聘會,累計提供2600余個就業崗位,吸引1500余人次,達成就業意向900余人次;元宵節在工人文化宮工會驛站開展“龍年賀新春 歡樂猜燈謎”活動,吸引戶外勞動者、職工群眾90余人參加;夏季高溫季節,結合“夏送清涼”活動,在站點免費提供花露水、清涼油等防暑藥品,發放礦泉水、綠豆湯等防暑飲品;在城管工會驛站開展“送健康”“送溫暖”主題活動,為環衛工人送去慰問禮包、姜茶、春聯、義診等服務。通過不斷完善服務模式和專項服務內容,將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關懷送到廣大戶外勞動者的心坎上,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驛站送溫暖活動
戶外勞動者驛站建設,是工會服務職工的進一步拓展,是在普惠服務的基礎上向“精準服務”進行的延伸。接下來,宜都市總工會將以“工會驛站”為陣地,持續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系列公益活動,著力在“建起來”上再拓展、在“管起來”上再深化、在“用起來”上再提升,逐步實現服務站點從“有”到“好”的轉變,切實發揮工會驛站服務職工群眾的作用。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