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部門動態

    部門動態

    “秸”密宜都綠
    發布日期:2024-05-09 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編輯:宜都融媒體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劉啟梅)近年來,宜都認真落實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全面圍繞秸稈綜合利用想辦法、找出路,出臺補貼政策,激發企業和農戶回收秸稈再利用積極性,積極構建企業與農民長效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培育了一批專業化生產經營組織,拓展了秸稈多元化利用能力,進一步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多重效益,讓農作物秸稈從昔日“生態包袱”變成今日助農增收財富。

    政府主導,建立機制

    保障資金投入,建立收儲運體系。宜都市政府連續二年出臺鄉村振興戰略獎扶政策,對秸稈綜合利用達到200噸以上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給予50元/噸補貼;對當年采購補短補弱設備(可移動秸稈粉碎收集機械、秸稈打包機械、油菜粉碎還田機械),在兌現上級政策補貼的基礎上市政府再疊加補貼,補貼累計總額為購買金額的50%(單臺(個)機械設備補貼最高不超過2萬元)。2024年籌措106.81萬元獎補給綜合利用2.14萬噸秸稈的15家主體,其中收儲利用1000噸以上的主體9家;補貼補短補弱設備(可移動秸稈粉碎收集機械、秸稈打包機械、油菜粉碎還田機械)21臺套26.95萬元。同時,紅花套、枝城、王家畈3個鄉鎮出臺配套獎補政策,在市級補貼后再給主體補貼50元/噸-100元/噸,為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提供了堅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凝聚社會共識,提高綜合利用率。全市將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相結合開展宣傳活動,提升群眾環保觀念,降低焚燒秸稈比例,減少碳排放。全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通過秸稈收集、儲存和運輸等環節直接和間接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值夏收、秋收創辦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13場,組織農技員深入鄉鎮村組、農機專業合作社實地進行秸稈撿拾打捆、秸稈粉碎還田技術指導和服務,引導廣大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中。發動群眾形成合力,營造氛圍促落實,全市每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開展摸底調查,建立秸稈資源庫。宜都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班從49個行政村每個村隨機抽取3-5個農戶進行分散利用量抽樣調查,同時對區域內12家從事秸稈“五化”利用市場主體進行普查,獲得市場主體秸稈綜合利用量,為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制定、產業布局等提供數據支撐。據統計,2023年農作物總面積為42.9萬畝,總產量為11.7萬噸、農作物秸稈總資源量為19.9萬噸、可收集總量為15.1萬噸、利用總量為14.4萬噸,其中肥料化利用10萬噸、飼料化利用3.6萬噸。

    “秸”盡所能,變廢為寶

    “過腹還田”,助力糧安。秸稈飼料化利用1噸農作物秸稈,其營養價值相當于0.25噸糧食。將農作物秸稈進行粉碎打包儲存,然后進行微生物發酵,將其轉化為適口性強的優質飼料,用于飼養牛羊的冬儲飼料。這種方法有效解決了牛羊養殖過程中季節性飼料短缺和價格過高的問題,降低了養殖成本。一頭牛每天消耗農作物秸稈20公斤,替代以往投喂的酒糟,養牛大戶每天節約飼料開支近1000元。同時,秸稈通過牛羊“過腹還田”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目前,宜都12家飼料化利用主體年收儲利用農作物秸稈2萬多噸,對減少糧食消耗助力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地轉化,節本增效。秸稈粉碎還田、堆漚還田,有利于促進用地與養地結合,提升土壤肥力,助力糧食增產。每畝耕地有效還田農作物秸稈300-500公斤,即可增產糧食25公斤,連續三年秸稈還田,則可增加土壤有機質0.2-0.4個百分點。利用夏秋秸稈集中、氣溫偏高的良好時機,開展群眾性有機肥積造運動,集中堆漚秸稈生產優質有機肥料。施用該肥后對于促進土壤養分轉化、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強農作物抗病能力、優化農田生態環境都有良好的效果。全市每年秸稈肥料化利用10萬噸,秸稈還田率達69%以上,與普通復合肥相比,可增產糧食10%-20%,蔬菜30%-40%,按宜都每年還田面積30萬畝測算,效果相當顯著。

    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如今,秸稈加工產業已初具規模,佳誠再生資源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莊康生物肥料化利用,農民賣一噸秸稈獲利100元-120元。近來,宜都市依托宜都?松滋協同發展先行區優勢,成功引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宜都市佳誠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每年從農民手中收購農作物秸稈近1000噸開展固化成型燃料清潔化生產。2017年引進湖北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廢棄秸稈、畜禽糞便為原料生產生物有機肥,年產能達到5萬噸,消化處理秸稈及畜禽糞污3萬噸-4萬噸,有效改善我市廢棄秸稈、畜禽糞污污染問題。

    逐“綠”前行,低碳引領

    助力禁燒工作,優化空氣質量。近來,每到夏收、秋收農忙時節,田野里不見了大面積焚燒秸稈的黑煙,取而代之的是秸稈粉碎機、打捆機忙碌作業的景象。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是藍天保衛戰的一項重要任務,直接關系空氣質量的改善,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宜都市農業農村局及時制定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通過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方式,將該技術送到農戶手中。搶抓夏秋收前有限時間,組織123名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推廣成熟秸稈綜合利用方式,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不斷提高農民、農業合作組織以及其它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行動中,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專班定點收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每年9-10月,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三輪車司機駕車每天往返在鄉鎮鄉間公路上,將當天在玉米種植戶收集的滿滿一車玉米秸稈段拉到秸稈加工點經打包機壓縮、打捆……宜都積極構建“組有堆放點,村有收貯站,鎮有收貯中心”的收儲運體系,實現了鎮內全域集中處理,有效解決了秸稈亂堆亂放和肆意焚燒問題。同時,動員村級組建秸稈收貯合作社,開展秸稈收貯工作,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宜都市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員作用,在收貯運環節,動員農戶收集秸稈并交收貯運主體,有效解決秸稈亂堆亂放,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綠肥翻壓還田,減少面源污染。宜都每年綠肥種植示范2萬多畝,推廣“綠肥翻壓還田”新技術后,每畝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了20%以上,培肥了土壤,提高了土壤有機質。根據近兩年田間觀察記載,相比沒有做過提升的田地,使用該技術的冬季農作物產量可以提高10%以上。綠肥翻壓還田技術在提升耕地地力、化肥減量增效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成效,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