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何強 鄒祥宇泰)農村客運班車上座率低,“空跑”現象頻發;農村居民取件路途遠,寄件不方便,貨運車輛效率低,全市農村普遍存在著這樣客貨流通“兩難”的窘境。
宜都市在新橋河流域3個鄉鎮10個行政村試行了公交帶貨,既解決了客運班車空置率高的問題,又讓鄉村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實現了多方共贏。
新橋河流域所轄3個鄉鎮10個行政村,規劃治理面積77.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萬人。自全域公交開通以來,共運行5條公交班線,平均每條班線客流量約370人次/天,且65歲以上老人約占50%??土髁恐饕性谠缤砀叻?,高峰期上座率90%,其他時段上座率僅50%。
全市鄉村快遞存在的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覆蓋率低等問題。這10個村均設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每日下行件數量300余件,上行件數量僅有50余件。下行件量高、上行件量低,所以僅依靠郵政和快遞公司力量難以實現快遞進村常態化,農產品外銷快遞費用高也難以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宜都市試行了公交帶貨,實現了對公交運力的最大化利用。對新能源公交車進行客貨郵改造,加裝寄件存放柜,容納空間約2.5立方米,并設置專用貨艙,利用客運低谷期,讓快遞件“坐公交”進村;依托村級寄遞物流網點,提供定期、批量農產品外發服務,降低費用,讓讓農產品“坐公交”出城,實現雙向流通。
同時,健全物流配送體系。在原有的10個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基礎上,針對人口集聚度高的地區新增灣落寄遞物流網點7個,變“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為“縣、鄉、村、灣落”四級物流配送體系;積極推行“流域公交+供銷”模式。利用流域內供銷合作社等基礎設施站點,讓公交車捎帶供銷農產品到各個站點,有效降低供銷運輸成本。為了提高公交覆蓋面,優化運行線路,宜都市交運局在原運行5條公交班線基礎上,針對產業、人口集聚區新增2條公交班線,同時調整2條班線運行線路,使公交覆蓋流域圈,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
現如今,宜都市新橋河流域鄉村的物流配送效率大大提高,通過公交帶貨,實現快遞當日達。與此同時,客貨郵融合也實現了多方共贏,群眾出行成本顯著降低,百姓出行生活圈顯著擴大,讓村民“走出家門逛市區,鄰村訪友當日返”成為新常態,流域居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