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新橋河流域所轄3個鄉鎮10個行政村,規劃治理面積77.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萬人。自全域公交開通以來,共運行5條公交班線,平均每條班線客流量約370人次/天,且65歲以上老人約占50%,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高峰期上座率90%,其他時段上座率僅50%。10個村均設有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每日下行件數量300余件,上行件數量50余件。
以往鄉村快遞存在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下行件量高、上行件量低,網點融合度高、覆蓋率低等問題。所以僅依靠郵政和快遞公司力量難以實現快遞進村常態化,也存在快遞物流外發農產品費用高的問題。同時,因部分行政村由原自然村(或灣落)合并組成,“一村一個物流網點”的現狀導致同村內部分灣落村民存在取件路途遠,寄件不方便的問題。在鄉村交通方面,也存在公交發班率高,上座率低的問題,“空跑”現象頻發,公司虧損嚴重。
針對以上問題,宜都市試行了公交帶貨,實現公交運力最大化利用。對新能源公交車進行客貨郵改造,加裝寄件存放柜,容納空間約2.5立方米,并設置專用貨艙,利用客運低谷期,讓快遞件“坐公交”進村;依托村級寄遞物流網點,提供定期、批量農產品外發服務,降低費用,讓農產品“坐公交”出城,實現雙向流通。
同時,新增了灣落寄遞物流網點,健全物流配送體系。在原有的10個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基礎上,針對人口集聚度高的地區新增灣落寄遞物流網點7個,變“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為“縣、鄉、村、灣落”四級物流配送體系。積極推行“流域公交+供銷”模式。利用流域內供銷合作社等基礎設施站點,讓公交車捎帶供銷農產品到各個站點,有效降低供銷運輸成本。為了提高公交覆蓋面,優化運行線路,市交運局在原運行5條公交班線基礎上,針對產業、人口集聚區新增2條公交班線,同時調整2條班線運行線路,使公交覆蓋流域圈,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
如今,宜都市新橋河流域鄉村的物流配送效率大大提高,通過公交帶貨,實現快遞當日達。同時客貨郵融合也實現了多方共贏,群眾出行成本顯著降低,百姓出行生活圈顯著擴大,讓村民“走出家門逛市區、鄰村訪友當日返”成為新常態,流域居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據村民反映,如今全域公交開到了家門口,隨時隨地可以坐公交去城里逛逛,非常方便。(通訊員 何強 鄒祥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