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吳凡)姚家店鎮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積極探索推行小區“微治理”模式,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全面強化,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繪制了基層黨組織與居民群眾雙向奔赴,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新景象。
姚家店鎮目前有11個商業小區,各小區規劃入住8072戶,已入住約3984戶,其中有全市最大的公租房、還建房小區,是典型的特殊群體、保障群體、低收入群體集中的鄉鎮。
面對社情復雜、治理風險高難度大的局面,姚家店鎮聚焦小區治理服務中的重難點問題,堅持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完善小區治理架構,鏈接各類資源,集中力量攻堅,通過“雙網融合”“共同締造”等形式,提升基層組織“黏合度”和群眾參與度,積極打造“環境美、鄰里親、治理興”的幸福小區,全力營造“和諧小區、幸福家園”的濃厚氛圍。
深化小區單元“微治理”。健全小區大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會同包聯單位組建小區“大支部”,充實小區治理骨干隊伍。通過“一下三民”、“圍樓夜話”等形式,摸清小區問題清單、需求清單,小問題由支部商量辦,大問題提交社區“大黨委”議定辦。
落實便民服務“零距離”。以小區黨群連心站為支點,優化社區便民服務,推動黨群服務、公共服務、物業服務、共享服務持續下沉,水、電、氣、銀行等公共服務單位定期在小區開展代辦服務,讓群眾足不出戶能夠辦齊各類事項。加強網格員專業能力建設,落實“崗在小區、重在服務、責任連心”工作機制,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深度融合。
開展物業服務“提質增效”。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充分挖掘小區內有擔當、有號召力的熱心黨員、居民代表,通過合法程序選舉委員會成員。建立社區黨組織、小區大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動”的區域共治機制,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著力解決物業費收取難、物業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促進資源共享、服務共商、難題共解。啟動小區業主共同決策投票機制,小區公共事務、重大事項等由業主大會決策表決。
廣泛建設小區“幸福食堂”。聚焦小區孤寡老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堅持“黨建引領、社區協同、群眾參與、養老機構運營”的工作思路,開辦老年人“幸福食堂”,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為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
全力豐富居民“精神需求”。定期開展“送戲進小區”等活動,以文娛活動為載體,動員群眾、宣傳政策、調解矛盾。優化小區文化休閑設施,在小區黨群連心站增設老年人棋牌室、書畫室,幼兒托育室、圖書室。完善小區體育設施,改建小區健身廣場,增加健身器材,滿足小區居民精神需求,打造15分鐘休閑生活圈。組建多功能志愿服務隊,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制”,實行“積分兌換+物質獎勵”模式,引導小區居民開展共建共治。
持續深入推進“雙網融合”。將“一標三實”“數字門牌”等智慧警務融入網格,實現對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全要素精準定位和精細管理。共同開展一體化平臺“信息采集、事件上報、特殊人群管控、安全隱患、矛盾糾紛、治安巡防”等實戰工作。通過“信息采集清單”分時段明確信息采集內容,全面采集網格內“一標三實”基礎信息,使基礎信息更全面、更準確,做到人房關聯、以房管人。網格員和輔警通過“一日雙巡”,主動采集上報平安穩定、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等事件,依托中心警務站,實現警務類警情和非警務類警情雙向派單、聯勤聯動、閉環處置。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