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記者 朱敏)5月23日,宜都市“垃圾去哪兒”生態文明科普教育體驗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宜都市城管執法局的干部職工與陸遜中小學的師生代表踏上探尋城市垃圾治理全鏈條的生態之旅,共同探討和學習垃圾分類的科學方法和意義。
參加活動人員先后來到宜潔環??萍加邢薰?、華新環境工程(宜都市)有限公司,了解餐廚(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的處置流程。在五眼泉鎮荷葉溪村,大家通過現場問答、互動游戲等方式,了解可回收物積分兌換機制,參觀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在宜潔環??萍加邢薰?,大家實地參觀已封場的生活垃圾填埋區域及滲濾液處理設施,了解填埋處理工藝對環境的影響。
陸遜中小學學生蘇閔同感嘆道:“今天我才知道,垃圾降解的時間超乎想象!像玻璃瓶,竟然需要100萬到200萬年才能完全分解。所以,不亂扔垃圾真的太重要了,保護環境就得從這些點滴小事做起!”
“原來垃圾還能變廢為寶!”另一學生劉書言說,“在荷葉溪村,我學到了廢紙、本子都能回收再利用。以后我要做好垃圾分類,和大家一起守護美麗環境!”
本次活動依托我市完善的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立標準化參觀流程,幫助中小學生建立垃圾分類意識,增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培養成為垃圾分類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
宜都市城管執法局環衛股工作人員湯智頡表示,未來,該局還將定期組織中小學生開展體驗活動,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科普教育模式,打造常態化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品牌,“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社區共同參與,構建垃圾分類全民教育長效機制?!?/p>
(責編:李虹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