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艷華 通訊員 陳龍
碧水悠悠,貨運繁忙。
宜都市的枝城站,曾是出了名的鐵路運輸堵點,卻以2023年全年暢通的成績單宣告:“腸梗阻”打通了!貨運列車再也不用接收“停限裝”令了!
近年來,枝城站和枝城港共建一體化聯合指揮平臺、站港合署辦公,通過共享信息和資源,打通了物流梗阻,鐵水聯運潛力不斷釋放。
曾一年收到38張“停限裝”令
從武漢到宜昌幾百公里的長江中游,枝城站是焦柳鐵路唯一同時連通港口專用線和支線鐵路的國家干線車站。枝城港與枝城站通過鐵路專用線相連,是長江上重要的傳統能源輸出港。枝城站所在的宜都市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化工生產基地,枝城鎮則是全國四大煤炭配送中心之一。
枝城站日均辦理車數超過400輛,每日還有約2.6萬噸貨物在此解編、集散和中轉的作業任務,運輸組織壓力巨大。
“2022年,枝城站收到了38張‘停限裝’令,停裝時間長達112天。其間沿途所有貨站禁止向枝城車站裝車,因為解編、卸車的能力達到極限了?!敝Τ钦军h總支書記王繼成回憶。貨運量連年增加,消化能力有限,前幾年,枝城站“堵”得出了名。
擁堵還來自信息不暢。枝城站宜昌車務段調車區長楊師特解釋,過去車站和到站列車、港口之間信息不通暢,由于站內股道有限,一旦車輛集中到達,就容易堵成一團。調車作業時擋住了中間兩條過車道,還會影響過站列車通行。擁堵嚴重時,枝城站十天半個月都運行不暢。
站港合力打通“腸梗阻”
“水運貨物從這里通過鐵路繞過三峽只需要三天,如果排隊通過三峽船閘時間較長。碰上船閘大修,很多貨就只能經港口從鐵路發出去?!敝Τ歉凵a總監譚乙兵說。
鐵路和水路均有運量大、成本低、綠色低碳等特點,發展鐵水聯運除了降成本,還能提升綜合運輸效率,有效打通三峽、葛洲壩“翻壩”運輸“腸梗阻”。
2021年,枝城站和枝城港組隊帶班到下游江蘇連云港“取經”,回來后就開始執行站港融合。
枝城站增設調車區長和枝城港生產調度,與枝城港共建一體化聯合指揮平臺,將枝城港生產指揮中心終端接入車站貨運室和調車區長室,安裝站港專線調度電話,調車區長可以實時掌握港區各作業點裝卸車進度,確保車流、貨物合理有序進出港。
聯合辦公、共享信息系統后,經過一段時間磨合適應,車站和港口的對接效率不斷提高。通過系統,車站可以精準獲取在途列車貨物種類、配空車種型號和到站進港時間,提前部署。港口也可以向車站請求“點單式服務”,著急卸的車先進站進港,不著急的就請車站先不要放行或者延后到站時間。
“枝城站的卸車作業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們就請港口幫忙調車后再送上來,把港口的資源利用了起來?!睏顜熖卣f。
2020年站港融合前,枝城站日均發送51車0.3萬噸貨物,日均到達243車1.6萬噸,合計日均到發量294車1.9萬噸。2023年,枝城站日均合計到發量341車2.2萬噸,增加了47車0.3萬噸,鐵水聯運達60余萬噸,全年沒有出現擁堵現象。
7個春節見證鐵水聯運大變化
近年來,楊師特的日常工作量不斷增加,卻比以前更順暢有序。
按照排班,家在遼寧省的楊師特今年在枝城車站度過了第7個春節。7年間,他從一名鐵路連結員成長為調車區長,也見證了車站與鐵水聯運體系的成長和變化。
拓展國際物流通道,鐵水聯運搭上中歐班列、沿江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宜昌市常態化開行的國際物流通道已經實現東西南北四向全覆蓋。2023年11月,一批化肥從宜昌經中老鐵路送往老撾瑯勃拉邦?!霸絹碓蕉啾镜禺a的貨物從我手里轉運到國外,心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睏顜熖爻錆M自豪。
除了運量增長,貨物品類也在發生變化。近年來,湖北多式聯運物流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北糧南運西進”“糧肥互換”“商品車翻壩轉運”“集裝箱翻壩轉運”等多式聯運示范線路先后開辟。運輸物資里多了鋼材、新能源汽車、恩施富硒茶、光伏產品等。物流時間比水運平均節省10小時以上,綜合物流成本節約15%。
為適應貨物種類變化和數量增長,車站和港口不斷改造升級。目前,枝城港新建的鐵水聯運碼頭馬上就要投入使用,設計年通過能力254萬噸,可運輸9萬標箱和60萬噸件散貨,彌補了過去枝城港沒有集裝箱鐵水聯運碼頭的短板。此外,港口還計劃新增6條貨物線,建成后港口調運及綜合通過能力將顯著提升。
“未來,進口的物資、東北的糧食走水路運到港口散改集,再經鐵路運到西南方向,時間和費用成本大大降低,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會相當可觀?!弊T乙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