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宜都

    媒體宜都

    【三峽日報】讓文化之花綻放宜昌大地
    發布日期:2024-01-24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綜述

    秭歸縣文化館“文潤鄉土”種文化志愿服務隊在泄灘鄉桂花坪村開展送戲進村活動。三峽日報通訊員 鄭坤 攝


    鋼琴進社區公益課堂首期結業典禮暨音樂聯歡會在市群藝館小劇場舉行。 三峽日報通訊員 羅璇 攝

    1月12日上午,夷陵區三斗坪鎮棋盤山村,從頭越文化藝術團志愿服務隊帶來了“活態傳承民間非遺文化”展演。舞龍、舞獅、腰鼓……短短一個小時里,各類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村民、游客駐足觀賞。

    聚微光,成星河。宜昌招募了43000名文化志愿者,他們走村串巷,把高品質文藝作品送到群眾身邊,共同見證宜昌文化的蓬勃發展。

    創成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宜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了“宜昌特色”、貢獻了“宜昌經驗”,在第三、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復核結果中獲優秀等次。

    保障全覆蓋

    走進宜昌新華書店·屈原書城,仿佛進入了一片舒適的海洋:一樓有熱門書籍、文創小物,能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二樓有咖啡烘焙、數碼音像,還有提升自我的教育培訓區、“遛娃神器”童玩動漫區……

    “去年4月開業后,這里就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每周都會抽空來坐坐?!笔忻駝⒂钚χf。

    屈原書城總面積5300平方米,是全國首家屈原文化主題書店?!斑@里還是宜昌最大的文化綜合體和全民閱讀服務中心?!币瞬行氯A書店總經理李明君介紹說,籌建初期,他們就設置了閱讀、文教、劇場、文創等板塊,盡量滿足市民需求。

    持續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全市四級文化設施網絡。目前,宜昌奧體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新館已投入使用;宜昌大劇院、美術館新館完成選址;宜都文化館、枝江圖書館、遠安博物館等新館也建成開放。

    同步提升的還有場館品質。全市共有14個文化館,其中一級館13個;14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一級館10個;博物館18個,其中非國有博物館4個。110個鄉鎮(街道)實現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面積均在300平方米以上;1645個村(社區)全部建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在此基礎上,宜昌還探索“全民公益”社會治理理念與“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相結合的路徑,推動線上公共文化平臺建設,讓更多文化資源流動、流行。

    宜都整合農家書屋和市、鎮兩級圖書館資源,在全省率先啟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再借助數字化技術,讓“數字農家書屋APP”成了群眾的“私家書屋”。

    放眼全市,探索總分館、流動圖書館、線上圖書館“三位一體”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推動無線覆蓋和數字覆蓋進村入戶,公共文化服務觸角伸到了千家萬戶,260TB的數字資源實現共享。

    服務個性化

    “第四屆宜昌藝術節,開幕?!?023年12月6日晚,“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拉開大幕。

    22天、40余場活動,讓市民朋友欣賞到大批藝術精湛的優秀作品。

    “宜昌藝術節是全市規模最大、群眾參與面最廣的藝術盛會?!币瞬形幕吐糜尉贮h組成員、副局長劉崢崢說,此外,宜昌還培育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長江鋼琴音樂節等150多個大規模的文化惠民品牌,讓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在增加基本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上,宜昌提高公共圖書藏量,人均占有公共藏書1冊以上;年舉行送戲下鄉等惠民文化活動3000場以上,每村每年免費戲曲等文藝演出1場以上;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6000多場,每個行政村每月至少放映1場電影……

    與此同時,宜昌還通過建立反饋機制,在公共文化機構探索開展“你讀書我買單”“你點師我培訓”等“點送式”服務,滿足群眾的個性化文化需求。

    文藝愛好者熱情參與,激發了公共文化機構品牌服務項目的無限活力。三峽文化講壇邀請王蒙、戴建業等文化名家開講;市圖書館牽頭實施的“蒲公英漂流書屋活動”獲評宜昌優秀慈善扶貧項目;“民間故事之鄉”長陽都鎮灣、“中國高蹺藝術之鄉”夷陵龍泉等一批特色文化鄉鎮浮出水面……

    高峰再登攀

    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

    宜昌歷史悠久、文脈悠長,擁有眾多亮麗的文化名片,為文藝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

    開發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宜昌建成各級非遺傳承基地163個、傳習所85個、各類非遺展館12個、民俗博物館8個;充分挖掘文化能人資源,宜昌組織參加各級培訓班百余次,培訓傳承人及從業者2000余人。

    肥沃的土壤培育出了蜚聲業界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峽江木雕傳承人劉志華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百鶴新銳獎;屈原傳說傳承人譚國鋒在全國詩詞楹聯大賽中獲優秀獎;夷陵區剪紙傳承人張發玉獲湖北省剪紙學會“迎新春剪紙大賽”二等獎。

    宜昌還組建了1849支社會文藝團隊,其中,骨干團隊298支。他們常年開展音樂舞蹈類、美術書法攝影類、戲曲類、綜藝類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生活、挖掘了文藝新秀。三峽風合唱團、模特藝術協會、“鴿子花”藝術團更是屢次登上全國舞臺。

    長久的特色沉淀、豐厚的人才儲備、良好的氛圍營造,觸動了宜昌文化繁榮發展的開關,凝結出一批又一批精品佳作。

    《打銀鎖》《陽臺的花兒開了》斬獲全國群星獎,《古道茶人》榮獲湖北藝術節楚天文華劇目獎……去年,宜昌又有《屈原》《三峽盛典》等多部大戲強勢登臺,精彩講述峽江流淌著的動人故事,精妙呈現歷史長河中的人文盛典。

    “獨具特色的楚文化,是新編歷史話劇《屈原》最大的看點?!焙比龒{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梅春蓮表示,該劇自啟動以來,先后入選文旅部2023年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項目及2022年度劇本扶持工程項目,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湖北省2022年度文藝精品創作重點項目等,是宜昌鍛造的又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楊婧 通訊員 王欽瑩 實習生 沈俁鑫

    (來源:三峽日報)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