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宜都

    媒體宜都

    【湖北日報】宜昌按下創新平臺建設“加速鍵”
    發布日期:2023-12-28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宜都融媒體

    各級各類創新平臺1004家,位列全省同類市州第一

    湖北三峽實驗室全景。


    安琪集團研發人員開展實驗。


    三寧化工5G智能化工廠。


    東陽光生物醫藥產業園。


    研發人員在湖北三峽實驗室內進行實驗。


    宜昌人福藥業是亞洲最大的麻醉藥品研發生產基地。

    隆冬時節,行走宜昌,處處生機勃勃,三峽實驗室、人福藥業、安琪酵母等創新平臺成果涌動、創新的熱情高漲。

    這一年,宜昌圍繞主導產業高效布局創新平臺,各級各類創新平臺總量達到1004家,其中,國家級39家、省級319家、市級646家,總量及國省級平臺全省同類市州第一。

    這是宜昌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的一年,全市科技創新綜合考評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市州優秀等次第1名,創新能力位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56位、全國“創新能力百強城市”第63位。

    圍繞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創新活力在峽江大地浪潮奔涌,推動宜昌加速邁向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投入“落”在平臺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6%

    科技創新平臺具有匯聚創新資源、推動企業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等多重功能,是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主要載體。

    目前,宜昌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達到143.21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其中96.5%的研發投入來源于各類研發平臺。研發投入轉化為生產力,增速跑贏GDP增速、工業增加值增速、全省研發投入增速。安琪、人福等一批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超過10%。

    2019年,依托宜昌人福藥業公司組建的宜昌市仿制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幾年來,招引包括仿制藥開發、分析檢測、制劑研究、緩控釋制劑研究、原料合成研究、質量標準研究、信息情報檢索、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研究、分析檢測、臨床測試等各類科研及管理人員1164人。2023年,該中心共有在研項目300余項,其中一類新藥項目12項。

    2001年,東陽光落戶宜都,至今已累計投資超過220億元。在宜都建成了世界首創的生態繁育冬蟲夏草產業化基地、全球規模最大的中高壓化成箔生產基地、全球規模最大的大環內酯類原料藥發酵生產基地。

    從科技創新中嘗到甜頭的三寧化工,近年來,每年投入研發費用約4億元、研發人員640余人、試驗設備5000余萬元,實施近40項科研項目,擁有自主研發有效專利538項、軟件著作權12項、科技成果90余項,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5項;在己內酰胺非均項氨肟化溶劑重排、己內酰胺結晶、煤氣化、乙二醇、電池級碳酸二甲酯、磷酸鹽、高端肥料等方面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占比70%以上。

    在科研投入上,湖北三峽實驗室僅建筑投資就達到5.2億元,總建筑面積5.16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名科研人員從事科研工作。同時,擁有各類研發儀器設備超過900臺/套,儀器設備原值1.76億元。球差透射電子顯微鏡、聚焦離子束、超高效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儀等高端儀器設備,部分單價超千萬,是化工研究的頂尖設備。

    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研發投入增長,助力提升GDP含新量。湖北三峽實驗室、南玻硅材料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實現研發投入增量過億元,三寧化工、三江航天、泰盛化工等6家企業實現研發增量過5000萬元。

    同時,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是向上爭取項目的最佳載體,僅從科技口徑看,近三年,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累計爭取國家、省級重點科研項目近400個,資金達4.99億元。

    人才“聚”在平臺

    全市規上企業研發人員超3萬人

    科技創新,人才是核心。

    近年來,宜昌綠色化工、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產業強勢崛起,吸引眾多全國性研發平臺在宜昌密集布局,為人才提供就業平臺。

    眼下,在湖北三峽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忙于微電子化學品、有機硅材料、黑磷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去年中科大博士鄭磊得知宜昌迫切需要鋰電新能源領域人才,6月份一畢業,便入職三峽實驗室,成為三峽實驗室新能源材料研發中心副主任?!芭c眾多院士攜手并進、共攀高峰,我認為這里是我事業發展的最好平臺!”鄭磊說。

    作為湖北省十大實驗室之一,三峽實驗室圍繞磷石膏綜合利用、微電子關鍵化學品、新能源關鍵材料等六大方向,與全國科研院所展開合作,聘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焰新院士、復旦大學陳芬兒院士、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和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等12位專家為首席科學家。匯聚了42個化工領域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其中14個為國家級平臺。

    引才更要“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峽實驗室成立之初對外征集技術項目,搭建平臺,支持項目研究經費,借助廣大科研機構的力量,研發成果由雙方共享,廣納賢才。去年,共收到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南大學、重慶大學等20多家高校院所的100多項申請,涉及磷石膏綜合利用、磷基高端化學品等多個方向,產出了一批科研成果。今年,三峽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的黑磷產業化制備和應用研究,已走進中試車間,實現30公斤的制備能力,正向百公斤突破。

    創新機制和培養模式,三峽實驗室已成為宜昌高端研發人才聚集地,有效破解了創新平臺市場化程度不高、產學研黏性不強等問題。2023年,三峽實驗室引進科研人員169人,其中博士19人、碩士150人,現有各類人員465人。

    把創新平臺打造成智力“蓄水池”。在安琪集團,10個技術中心,科研人員有772人,平均年齡不到35歲。宜昌人福藥業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搭建了創新小分子藥物技術平臺、口服緩控釋技術平臺、特殊藥品防濫用技術平臺、全新透皮給藥技術平臺、口腔黏膜給藥技術平臺、長效微球及脂質體技術平臺6大創新平臺,吸引了國內外30余名資深科學家加盟研發,組建了近2000人的研發團隊,LL-50注射液、注射用RF16001、RFUS-144注射液等多個創新藥獲批臨床,一類新藥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注射用磷丙泊芬二鈉接連問世,實現湖北省創新藥零的突破。

    在宜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超過3萬人,占從業人員比重達13.0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二。

    成果“產”在平臺

    全年新增有效發明專利5400件

    近日,由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支持開發、安琪酵母申報的酵母蛋白被國家衛健委列入新食品原料目錄。這是微生物領域第一個獲批的蛋白原料,更是我國在食品原料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酵母蛋白的成功獲批意味著安琪集團在踐行“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的大食物觀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作為酵母蛋白的牽頭開發單位,安琪集團自2015年開始研發,2017年開始產出酵母蛋白產品,并著手布局酵母蛋白產業。

    當下,安琪正在積極推進國內酵母蛋白相關標準的建立?!拔覀儗⒓哟笈c相關科研院校的合作,酵母蛋白的研究和應用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未來?!卑茬鹘湍腹煞萦邢薰究偨浝碇?、研究院院長張彥說。

    安琪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酵母生產企業,在國內11個城市以及埃及、俄羅斯建有工廠,酵母及深加工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比55%,在全球占比超過17%,酵母系列產品規模已居全球第二。2022年,安琪集團完成全年130億元收入目標,眼下正全力沖刺2023年全年收入160億元目標。

    探訪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離不開創新。在安琪集團酵母與菌種資源技術中心,儲備4000多個菌株、5萬多個備份,是全國最系統的工業酵母菌種資源庫。

    該中心副總經理孫雅芳自豪地說,由于菌種資源儲備豐富,安琪受到了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青睞和支持,共同推動“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安琪建設落地,這是宜昌唯一一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創新平臺,安琪集團正大力拓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合成生物及生物新技術等領域技術研發,助力宜昌打造中國“微生物第一城”,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突破千億。

    宜昌人福藥業作為亞洲最大的麻醉藥品研發生產基地,也是全球唯一擁有并持續生產芬太尼原料和制劑的藥企,隨著一系列麻精藥品的上市運用,在多元化滿足患者鎮痛鎮靜需求的同時,也使得麻醉相關死亡率由80年代的1/5千下降至如今的1/10萬,安全性提升20倍,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平臺生產新產品,新產品增加新收入,新投入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力佳科技依托“高性能鋰微型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接連研發BD、CR—W系列超大功率扣式電池,從躲在品牌后面的代工廠,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

    2023年,宜昌143家創新創業類平臺共孵化企業260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多家,新增有效發明專利5400件、就業崗位3萬多個。宜昌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從40.16%提高到49.38%,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提高到4.74件,全省排名第二。

    (來源:湖北日報)

    • 熱點推薦
    五月天精品视频|爱妺妺国产AV网站|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蜜桃|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