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啟動新一輪“五比五爭”活動?!拔灞任鍫帯奔?/span>比位次、爭前列,在經濟發展上競先,開展拼經濟排位賽;比服務、爭效能,在項目建設上競速,開展抓項目拉練賽;比創新、爭突破,在深化改革上競進,開展推改革挑戰賽;比成效、爭示范,在社會治理上競優,開展善治理競技賽;比作為、爭表率,在實干擔當上競績,開展提能力升級賽。
為展示活動成果
在全市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市“五比五爭”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定期匯總形成
《宜都市“五比五爭”活動月度戰報》
對各地各單位工作實績
進行“晾曬比拼”
五比五爭●拼經濟排位賽
牽頭責任單位:市發改局
1-11月各鄉鎮(街道、礦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總量前三名為枝城鎮、陸城街道、紅花套鎮,同比增幅前三名為高壩洲鎮、姚家店鎮、枝城鎮;11月單月完成量前三名為枝城鎮、陸城街道、紅花套鎮,同比增幅前三名為潘家灣土家族鄉、高壩洲鎮、枝城鎮。
1-11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前三名為枝城鎮、陸城街道、紅花套鎮,同比增幅前三名為陸城街道、枝城鎮、姚家店鎮;11月單月完成量前三名為枝城鎮、紅花套鎮、陸城街道。
1-11月億元以上竣工項目累計個數前三名為紅花套鎮和枝城鎮(并列第一)、陸城街道。除紅花套鎮、高壩洲鎮、潘家灣土家族鄉、枝城鎮外,其余鄉鎮11月份億元以上竣工項目個數均為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個數第一名為枝城鎮。凈增規上服務業企業累計個數第一名為陸城街道,今年以來高壩洲鎮、姚家店鎮和松木坪鎮未破零;凈增限上商貿企業累計個數前三名為姚家店鎮、陸城街道、枝城鎮。
1-11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幅前三名為潘家灣土家族鄉、聶家河鎮、王家畈鎮,11月單月完成量同比增幅前三名為潘家灣土家族鄉、聶家河鎮、松木坪鎮。
1-11月各鄉鎮(街道、礦區)新簽約項目個數排名第一名為枝城鎮;億元以上法人企業注冊累計數前三名為紅花套鎮、陸城街道、枝城鎮;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累計個數前三名為紅花套鎮、枝城鎮、姚家店鎮。
1-12月全市各單位爭取上級無償補助資金同比增加額排名前五名為財政局、發改局、住建局、松宜礦區、生態環境分局;增幅排名前五位為生態環境分局、住建局、發改局、文旅局、松宜礦區,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單位有經商局、教育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交運局、農業農村局;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單位有:生態環境分局、住建局、發改局、文旅局、松宜礦區、鄉村振興局、水利湖泊局、衛健局;年度目標實現度未過半的單位有:經商局。
▲東陽光低碳高端電池鋁箔項目成品車間
五比五爭●抓項目拉練賽
牽頭責任單位:市項目辦
1.湖北海格斯鋰電新材料項目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20%,其中地塊詳勘、強夯、一級消防主管網已基本完成。(枝城鎮)
2.東陽光年產20萬噸低碳高端電池鋁箔及關鍵材料項目一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第一批產品已發貨。(陸城街道)
3.宋城·三峽千古情項目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32%,其中接待大廳、風情街、三峽千古情劇場主體已封頂。(文旅局)
4.華陽化工年產4000噸高性能鋰電池添加劑、1100噸紫外線吸收劑系列產品項目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60%,其中甲類倉庫主體已封頂。(陸城街道)
5.阡陌森林王國項目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30%,其中長頸鹿籠舍、細尾獴探洞工坊主體已完工。(高壩洲鎮)
6.湖北磷氟鋰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電池級磷酸二氫鋰及1萬噸高品質磷酸鋰項目已完工,企業正式投入生產并申報成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枝城鎮)
7.湖北興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項目已生產4000余噸產品,下游客戶正在開展產品驗證。(枝城鎮)
8.宜都萬達廣場綜合體項目已投入使用。(姚家店鎮)
9.S254省道宜都市繞城段清江三橋連接線項目已完工。(市交運局)
10.2023年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項目已完工。(市住建局)
11.松木坪鎮交通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已完工。(松木坪鎮)
五比五爭●推改革挑戰賽
牽頭責任單位:市委改革辦
1.11月26日,我市《醫共體信息化建設項目》榮獲2023年湖北省衛生健康行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優秀案例。(市衛健局)
2.11月29日至12月1日,《2023年湖北省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演練暨湖北省第四屆森林消防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市應急局)
3.11月30日,我市“招標采購全域免收投標保證金”工作經驗在“宜荊荊恩”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高質量發展2023合作聯盟活動中交流推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4.12月4日,我市《由“黑”到綠--宜都百年礦區成功轉型》和《“兩江潮”正能量工作室》作品分別榮獲湖北省優秀廣播電視節目、“湖北省媒體融合創新案例”。(市融媒體中心)
5.12月8日,我市深化應急管理改革工作經驗被《宜昌改革》宣傳推介。(市委政研室、市應急局)
6.12月4日至14日,我市《全域公交創新舉措“65歲以上老人刷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先后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湖北交通報》宣傳推介。(市交運局)
7.12月12日,我市《創新打造人大營商環境監督矩陣》分別被《人民代表報》、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官網宣傳推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8.12月14日,我市成功舉辦紀念開國上將賀炳炎誕辰110周年暨賀炳炎上將生平事跡陳列館揭牌儀式。(市委宣傳部、松木坪鎮)
9.12月21日至22日,我市《堅持提質培優,創新機制推動財源建設縱深發展》在2023年度湖北省財政改革與政策培訓班上交流推介。(市財政局)
10.12月22日,我市《創新“333”模式,助推城市水綜合治理》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工作經驗被《學習強國》宣傳推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五比五爭●善治理競技賽
牽頭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
1.11月23日,我市《變“四個難點”為“四個轉變”,宜都41個村28810戶開通天然氣》燃氣下鄉工作經驗被《三峽日報》宣傳推介。(市住建局)
2.11月28日,我市陸城街道錦江社區“民情工作室搭起居民與物業的連心橋,三方融合化解鄰里糾紛工作法”入選全省首批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創新先進典型。(市委政法委)
3.12月1日,我市《“金點子”讓城市邁向“全域公交”時代》被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官網宣傳推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4.12月1日,我市《搭建心理服務平臺,讓群眾“心”福安康》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經驗被《宜昌社會治理工作簡報》(2023第26期)宣傳推介。(市衛健局)
5.12月1日,我市《環境衛生“我參與”,清潔與否“大家評”》被《湖北日報》宣傳推介。(高壩洲鎮)
6.12月2日,《一張神圣而珍貴的代表證》被《學習強國》宣傳推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7.12月4日,我市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經驗被宜昌市主題教育辦宣傳推介。(市信訪局)
8.12月4日,我市《治“飛線”惠民生》被《中華建設網》宣傳推介。(市城管局)
9.12月4日,我市開展信訪法治化工作經驗被《法治日報》和司法部微信公眾號宣傳推介。(市信訪局)
10.12月5日,我市《鄉賢領銜打造“宜都晶紅”》被《人民日報》宣傳推介。(市委統戰部)
11.12月5日,我市《“三路”文明“一線牽”》被《湖北日報》宣傳推介。(市城管局)
12.12月7日,我市《“兩江潮涌宜都興·和美鄉村行”》網評創作采風交流活動被湖北網信網宣傳推介。(市委宣傳部)
13.12月9日,我市《抓實鄉賢統戰工作,助力高質量發展》被荊楚網宣傳推介。(市委統戰部)
14.12月9日,我市《育“紅領工匠”,蓄發展動能》培育紅領工匠,釋放勞模工匠效應工作經驗被《湖北日報》宣傳推介。(市總工會)
15.12月11日,我市《用“古風新語”話出美麗鄉村蝶變故事》被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官網宣傳推介。(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16.12月12日,湖北省海智(離岸創新)宜都高新區工作站正式成立,是宜昌首個和目前唯一一個省級海智(離岸創新)工作站,相關新聞被《湖北日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官網、荊楚網宣傳推介。(市科協)
17.12月12日,我市《探索信訪信用積分管理打造基層良好信訪生態》經驗做法被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信訪信息快報》(第17期)宣傳推介。(市信訪局)
18.12月14日,我市《念好“融”字決,推進網絡普法走深走實》網絡普法工作經驗被《網絡生態治理》宣傳推介。(市委宣傳部)
19.12月15日,我市以《守正創新,實干篤行,奮力打造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為題,在宜昌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交流發言。(市委宣傳部)
20.12月,我市《黨建引領強雙基,深度融合推三治,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湖北樣板》《以“家”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打造多元解紛“快車道”,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等3篇文章入選《宜昌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經驗匯編》。(市委政法委)
21.12月,我市《以“實”培“優”,扎實推動“三服務”工作提質增效》被《三峽瞭望》(2023年第11期)宣傳推介。(市委辦公室)
五比五爭●提能力升級賽
牽頭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
1.11月20日,市城管局在慶祝湖北省第26屆環衛工人節系列活動中被宜昌市城市綜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市城管局)
2.12月5日,市檔案館在2023年全省檔案業務建設考核中排名第一,獲評省檔案局(館)“以獎代補”一等獎并獲得獎勵資金30萬元。(市檔案館)
3.12月10日,我市陸城街道錦江社區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在全國總工會2023年“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最美驛站”。(市總工會)
4.12月26日,我市被省文旅廳認定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清江灣旅游度假區被認定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市文旅局、市國通公司)
5.12月29日,姚家店鎮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22年度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姚家店鎮、市交運局)
交運局:
勇立潮頭擔使命 公交變革譜新篇
為妥善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與農村客運企業運營為艱的矛盾,實現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市交運局勇立潮頭、競進作為,克服資金、信訪等壓力,統籌各方資源,全力推進全域公交示范縣創建工作。經過精心籌備和積極爭取,宜都市全域公交整體規劃和創建實施方案得到上級主管部門認可,2022年9月,我市被省交通運輸廳確定為全省全域公交創建8個縣市之一,宜昌市唯一。截至目前,共開通全域公交線路26條,投入車輛67輛,實現全域公交運營全覆蓋,客運量較改造前增長近40%,真正實現了“走得了”向“走得好”的美麗嬗變,工作先后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湖北交通報》宣傳推介。
一是凝心聚力育先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域公交工作,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制定《宜都市創建全域公交縣(市)實施方案》,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宜都市創建全域公交縣(市)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交通、發改、財政、公安、國通公司等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為保障全域公交項目順利推進,市交運局在項目建設資金趨緊的情況下,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對上爭取,主要負責人帶隊赴省廳溝通對接、專題匯報10余次。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站場建設規劃選址、用地、資金保障等方面爭取政策扶持,在稅收等方面爭取優惠。截至目前,共召開協調會議10余次,統籌整合資金4000萬元,形成了全域公交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是勇立潮頭破難題。針對農村客運車輛收購及維穩難題,市交運局成立政策宣傳、項目設計、建設、督導、維穩和服務6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政策宣傳、線路踏勘、站點選址、站點建設、車輛收購和信訪維穩等工作,集中攻堅班線間歇性運行、運力老舊、服務質量差等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堵點。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積極回應客運企業業主、司機訴求,組織召開協調會議50余次,解決農村客運企業生產生活需求20余件。通過主動下訪、換位思考等方式,處理相關信訪問題100余個。項目推進過程中,未發生群體訪、越級訪事件。針對群眾最關切的站點及線路設置問題,市交運局通過“線上+線下”宣傳以及實地踏勘的方式,不斷優化站點、線路設置及車輛配比,為群眾政策答疑500余次,調整站點、線路10余處。
三是競進作為強服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強化服務質量,將“人民至上、服務至上”理念貫穿運營主體組建、人員招聘、崗前培訓、工作開展全過程,聘請專業人員為全體從業人員培訓12次。為應對極端天氣造成的不利影響,市交運局組建4支“探路小分隊”,在每日凌晨4點首班車開行前對各條鄉鎮道路進行實地勘察,掌握通行信息并及時共享,為市民出行保駕護航。為保障老年群體乘車需求,全面推行“適老化”新舉措,建設一體化智能管理平臺,率先在全國縣級市實現65歲以上城鄉居民刷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累計提供免費乘坐公交服務22.6萬人次。該項舉措分別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平臺推介。依托4G主動安全監管平臺,對車輛營運過程中駕駛員不文明駕駛行為及不文明用語及時進行監督糾正。截至目前,共糾正不文明駕駛行為2次。
四是傾心為民辦實事。為保障群眾取得實實在在的實惠,市交運局多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收費方案論證,在原農村客運票價基礎上,全面落實公交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分段計費制度,乘坐費用在原來基礎上下降40%左右,群眾出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結合我市交通發展實際,不斷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投資40余萬元為全市121個村級寄遞物流服務網點配備高拍儀、打單器等基礎設施設備,依托全域公交線路,全力推行以郵政專車為主,客貨融合發展為輔的雙線并行快遞進村模式,打通農村寄遞物流“最后一公里”?,F已開通高壩洲鎮、紅花套鎮客貨郵線路,郵政、中通、申通、京東等4個快遞品牌進駐。截至目前,全域公交累計運送貨件16689件。